Menu Close

【通策控股集团】吕建明:成功皆因听命于心的坚持

吕建明,通策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有人形容他为睿智的思想家,也有人赞他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儒商。 通透看清世道,仍坚守自己所相信的价值,以独特的人文管理风格统领企业, 将中国口腔医疗产业推向更高层次。

定透过电脑软体进行访问,他准时出现,头像不是一般企业家惯见的笔挺西装照,而是头戴帽子划皮艇的运动相片。尽管早知他热衷于运动,尽管在了解他的生平他走过的路之后已认定他与普通从商者大不同,我仍感到几分讶异。

近1小时专访,给的不是例行公事的官方答案,也无虚无缥缈浮夸场面话,快人快语,谦逊且实在。

作为通策控股集团(Topchoice Holding Group Co., Ltd.)董事局主席,他的领导风格,与一般商界领导者颇为不同。

“企业经营一般上讲究的是效率的问题,人文背景可以把经营的效率跟人性的问题,放在一起思考。事实上,效率很多时候是来自对人性的把握。”

商业与文化两个领域,在概念上表面看似冲突,但若有领略便会发现实则有相通之处。

“确实有相通也有冲突。因为文化有时候并不一定讲效率,还是有很大的一些冲突。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发生各种巨变的时候,本身的价值观体系有很多次的重构,大家的认识非常复杂,所以这种内在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文化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让你坚持某种信念,持续按照自己的愿景。能够坚持地走下来,对事业的推进还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1965年出生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白手起家一步步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

198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2年底停薪留职开始涉足房地产,隔年正式投入。1995年成立浙江通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年后公司进入集团化运作。

2003年7月成立浙江通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局主席。

2005年,在杭州西湖风景区三台山开发紫萱度假村,建设高档餐饮、旅游与SPA主题会所。

2007年,通策医疗成为中国首家医疗服务上市司。2020年,以160.8亿人民币财富入选《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

他曾说:人生不是学习出来的,而是选择出来的。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浙江民政厅,5年之后放下“铁饭碗”转投商场。

这是他的选择,也是时势造英雄。

“我在1992、1993年投入商场,那时候大学毕业也没多久,感觉自己非常地渺小,当时的状态既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改变别人,更不能改变社会。所以想找‘最起码先改变自己吧’的这样一种道路。刚好1992年的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整个深圳、海南这些地方特别兴旺,很多年轻人从国内的体制内‘下海’,我也是那个时候‘下海’的。”

“下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用语。当时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些政府机关人员放弃传统体制内的位置,转而到新的自由空间谋求发展。

1993年“下海”的时候,他只有3万人民币。

遇上了最好的时代的他,把握住最好的机会,开启日后的成功路。

“60年代出生、80年代读大学和工作,我们这一代碰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每一次改变的机遇,我们都在当中,每一步都没有落下,确实是比较幸运的。”

但他也说:“能够坚持下来,不容易。”

没有多作说明,我却记得很清楚他曾提及创业初期一段被合伙股东侵占公司,四处奔波甚至必须向人借钱还抵押了房子的绝望日子。

1996年,他赚到了2,000多万,人生的第一桶金。

经商路难行,或许也因为他是有理想的人。

通策在打造“钱江时代”公寓的时候,为了实现建筑师“空中江南院落”的构想而舍弃高达5,000万的利润。

听说这段往事,我并不意外。文人自有其坚持,对金钱的欲望比起理想的追求可能相对比较低。

“这就是文化带来的比较负面、从商业上来说,不太好的一点。我们没能够勇敢去追求更多的利润,这种情况是不被大众理解、认可的。当你去追求一些艺术上、人文上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忍受低的利润。市场不理解,你就卖不出去。发展速度,会远远低于追求利润的那些人。如果实力比较差,很有可能就在那个时候倒下。

事实上,浙江很多地产商比较不一样,我们这里更多是在追求人文的东西,追求质量和价值,动作相对比较慢,打磨产品的时间很长,对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周转的速度不够快,所以现在来看是普遍地落后了。

我们退出(房地产)行业也跟这个有关系。像‘钱江时代’,我们当时用王澍,他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他毕业以后,非常贫困,我们公司给他做了一个小的工作室。几乎没有人会用他的设计来做大众的产品,但是我们做了。事实上,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很难说这是一个好的选择还是不好的选择。确实只有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中国房地产经济蓬勃、人人疯狂追逐利润之际,他已意识到集团有转型的必要。2006年收购杭州口腔医院,从此投身医疗领域,虽然当时“谁都看不上牙科这样的服务行业,大家都还没看见”……

他,看透了也看得远。

但坚持做有价值的事,还须有过人的胆识与魄力。

 

荣辱之心·文明的使命

打造居住形态,解决医疗健康问题,在我看来有着微妙的关联性,都是旨在提升人们的生活。

我记得他说过,把日常生活提高到非常高的品质,文明程度才会真正体现。

这一切终究回到打造理想社会的文人式情怀。

他常常强调医疗产业不仅解决人的病痛问题,解决的也是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长度的问题。尤其口腔医疗产业有着无限拓展潜力,不过必须先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忽视口腔健康。

“中国人在经济上、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但是有些地方还处于比较蒙昧的状态。口腔健康领域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中国的改变还是任重道远的。每年看牙医的中国人不到1%,健康意识是很差的。领导者无论是政界、商界、艺术界,很多仍然没有这个意识,所以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要走。随着我们机构的增加,在客服方面投入的增加,还有政府确实也有一些行动,例如‘口腔日’、‘健康中国行动’……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加速觉醒的过程当中。

但是口腔健康跟人的荣辱之心,没有联系在一起。当中国人都认为口腔不健康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情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迅速地解决。”

他很想做到这件事——让中国人笑得更灿烂自信。

对于口腔医疗领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发方向,他有这样的见解……

“第一: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领域,非常依赖口腔医生的手工。因为是手工,所以需要大量的医生。在中国只有20万人(合格牙医)面对14亿人口,我们的从业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将来还需要培养很多很多的人。第二:在材料和技术上面的改进,世界上有很多这方面例如制作假牙的材料、做矫正器的器械厂商,他们的进度将改进口腔事业的进度。第三:数字化,这是势不可挡的潮流,而且数字化可以解决部分因为手工而带来效率低的问题,会让这个行业发生深刻的变化。”

把口腔医疗人员视为“手工艺人”,以“区域总院+分院”作为经营模式,布局在全国建10个以上的口腔医院集团,然后围绕大医院开启分院。与此同时,为了留住人才,强调建设“医生集团”以医生治院,甚至让医生们在各分院持股,与集团成为命运共同体。

“我们口腔行业,人是核心要素。医生,不能以简单的雇佣的关系来看待,这种雇佣的关系是不长久的。这也是现在全球那么大的市场没有产生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的原因。我们并不只是简单地雇佣人才,而是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平台,充分打开他们发展的天花板,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发展的利益。

更像中国古代养士的态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食客三千’,把大量的知识分子当作朋友跟客人对待,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知识工作者更好的价值和积极性。21世纪最大的困难,是知识工作者的体制问题。知识工作者过于个体化,所以效率很难提升,他们互相之间的协助也是最困难的。这是真正的难题。”

与此同时,通策也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团队接诊服务模式,强调集体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那些没有标准的领域例如艺术领域,可能特别强调个人价值。但在医疗领域的话,面对问题的时候,用集体的模式来解决,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医生都是最好的。”

 

暂停·重启。下一个十年

今年3月初的通策集团晚宴之后,他在微博上写道:

“去年,我们失去了一个春天。所以今年的春天,特别的明媚、绚烂。我们尤其珍惜我们在一起相处、奋斗的日子……”似有万千感慨。

人类共同面对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纵使回得去过去的生活,却总感觉有一些什么已不同。

对一家大企业而言,也当然不可能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新冠肯定对我们产生的是一个很不好的影响,尤其我们是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必须密切接触才能服务的领域……新冠疫情发生,我当时有一封信写给全体员工,我们决定让医院先停业。做医疗这件事情,人还是第一位的,我们从生命价值出发。疫情如果给我们带来有一些好处的话,那就是让所有的从业人员重新思考生命价值。”

一场危机迫使全人类按下暂停键,而他也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

“我们是2006年进入医疗领域的,当时口腔医疗只是配角,2010年以后我们几乎卖掉了所有的地产项目,全身心地投入医疗事业当中。经过10年,算是站稳了脚跟吧。上市公司通策医疗各方面的财务表现得到了各界的认可,《福布斯》杂志对亚洲的15万家企业进行了检索,发现我们是排在最前面的一家公司。在思考制定新的10年的时候,刚好发生了疫情,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还是带来很多的影响。”

有市场分析预估中国的口腔医疗规模,在未来10年可能发展到2,000亿。但他说这个估计太保守。

“肯定是不止的,目前发展的速度非常快。2,000亿是过于保守的估计。我们希望在新的10年里,通策收入能够再扩大十倍,能够达到将近200亿左右。现在的发展,很可能每3年会有跳跃,整个市场是这样,估计通策也会是这样。就像种植牙,以前几乎一颗也没有,现在增长还是非常快的。浙江省近6,000万人口,韩国比浙江少600万人口,但韩国的种植牙大概将近300万颗、有300亿的市场。在浙江,目前大概20亿左右吧。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在10年内提高到200个亿,应该问题不大。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投资者为什么给我们这么高的估值,主要还是根据未来市场的状态。”

除了布局成都、重庆、武汉、上海、北京等,通策也开展“蒲公英计划”,目标是在3到5年内在浙江省设立100家分院。

中国市场固然无限大,但在全球化的今日,通策的终极目标是否不仅放眼全中国,也有面向亚洲、面向全世界的野心?

“从目前来看,国外是一个比较饱和的市场,尤其像是日本。而在北欧——荷兰、丹麦这些地方,牙医是过剩的。所以同样的事业,在国外可能我们就无所作为了。我们会有非常长的时间着眼于国内,把整个产业和中国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提高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当然我们会探索在国际上发展的机会,并不是拓展市场,更重要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希望跟国际的教育资源联系在一起,能够扩大中国的牙医从业人员,一方面是意识的增强。另外,我们也会继续看另外一些领域,那当中国际上市场的机会可能多一些,在某种条件下走向国际化。”

除了口腔医疗,通策还投资眼科、妇幼、辅助生殖等领域,看似有计划打造全方位的医疗系统王国。

“从组织模式、盈利的可能性、人力资源各方面,医疗产业中可能有70%、80%的领域是不适合做商业化的,更多是带有公益性。

把它变成一个生态,从市场上能够获取更多收益,用这个收益来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能形成一个闭环,我在思考这个问题。

能商业化尽量商业化,在资本市场上获取大家的支持,这种支持转化成一种对人类有价值的东西。通策如果按照理想的话,应该是有一家很强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持有若干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在资本市场获取的利益,可以帮助大机构发展做出一些研究成果,而一些资源的输出又能够让上市公司有更强的竞争地位。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布局。

医疗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发展不可能特别快。这是要有很强的耐性的人,才能做好的事情。”

从来不把通策看成民营的商业医疗机构,他的目标是要做到中国最好、世界最好。

梦想还是要有的。他说。

问他这些年来最引以为傲的成就是什么,他笑了。

“谈不上什么成就,总的来说整体还比较顺利吧。能够把一个手工的产业做成可以大规模发展的产业,找到这条路径,这是我们感到比较自豪的。在全球特别是欧美,口腔市场是很大很大的,但是那么大的产业,没有一家真正的公司是上市的、形成规模化的企业,这点只有我们做到了,这是让我比较自豪的。”

 

上善若水·理想主义者

微博的个人简介,他写上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我最担心的是,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饶有深意的话,让我十分好奇。

“这是有一些故事和一些经历的……你不用去跟人表白,没有人会真正理解你,大家看到的,都是假的东西。声音很大盖过了所有人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也未必是真的。你不用分辩,分辩也没有用。当你无力辩驳的时候,要记得的是珍惜这种机会。这是激发你个人的力量的最好的一种助力,把困难作为一种帮助、一种机会,这才是困难真正的价值。”

智者追求的成功,从不在眼前。

“简单的成功和一次性的成功,例如股票突破了多少点这种成功,和真正的成功是不一样的。用人文艺术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时间的长度和跨度的问题。生命越长越成功,一个产业的生命越长,甚至能横跨几代人、几十代人,这才是成功。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终点的,能够跨越终点让事业持续,才是真正的成功。”

他谈及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我这十几年来,最欣赏霍金在《时间简史》上有一句话:‘明天出发,今天到达’。今天所有的行动,实际上是用明天来决定的。不是今天,更不用过去的经验来决定。我用明天的脑袋,思考今天的问题。当然这个理解,跟霍金讲的虫洞理论跨越时空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我只是借用这句话。”

他爱书。

他说自己想很多,每当心中有疑惑,便会疯狂地从书籍中搜索答案。我当然非常好奇,对他这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有哪些……

“《红楼梦》是我从小读到现在的,算是枕边书吧。还有《诗经》,那是对生活和美的一种内心要求的格调、让生活更有诗意的一种原始状态,对人格塑造有极好的价值。《资治通鉴》里边关于成功和失败、人性的尽致表现,是比世界上任何的书都表现得是更充分的,也让我认识到生命和成功是非常短暂的,在这个世间去追求永恒的价值,无论是金钱、地位、权力,都是非常非常短暂的。最后还有《国富论》,讲人的动力、人创造一切都从私心出发,为了实现私利,却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即使从商,他对文化事业的热情也不减退。

2000年10月创办《美文》杂志,隔年在上海开设顶层画廊,也在2008年创办艺术财经杂志《顶层》。

或许是基于使命感,也或许开设画廊、创办艺术财经杂志等是他维持热情、推动自己前进的投资。

“是的,还是要维持热情。虽然盲目的热情,已经不存在。看清了事物的真相,在正确判断下的这样一个盲目的冲动,对我来说不存在了。无非就是看清了事物和社会的真相,看清了人性的真相,甚至看清了所谓价值的真相。当所有人都没有选择的时候,你要做出的选择。

这有点像宗教,无论是耶稣还是佛,都看清人的真相,看清生命极其短暂虚无,就是佛教所说的‘空’。在‘空’的这种情况下,如何积极应世。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走出更美的姿态来。”

少年时有过作家梦。

也曾成立通策文化公司出版过贾平凹、苏童、莫言、余华的作品。他去年甚至以《我曾经想写的五本书》在浙江大学中文系进行了一次演讲。

现在还想实现这个梦吗?

“我也很想看看什么时候能够写东西。”

最想写什么样的书?

“将自己30年的经历先写出来吧。”

梦想过,失意过,人生历经岁月雕刻,如今得享风光荣耀,却仍念念不忘最初。

我认定这样的人必定是理想主义者。

他笑答:“应该算是。一个不相信理想的理想主义者。”

他说过喜欢墨子的“尚贤、非攻、兼爱”,历史却证明了这种理想主义只是空想。身处残酷商场,坚持理想的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路走来应该不易。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看清了真相以后仍然在生活’,肯定是不容易的。”他说。

如何做到?

“无路可走。哈哈。除此以外,无路可走……”

假如可以改变中国、改变全世界,我很想知道他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几乎不可能改变。因为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人的私心和私欲组织起来的。在这样的状态下,是改变不了的。也许改变了,也就不再精彩了。这一点,我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悲观,只因通透。

想起了他曾以校友身份回到大学毕业典礼上送给年轻人来自《道德经》里的那句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

宠辱不惊。

是一种境界。

 

文:杨丽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