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挽救粮食资源耗尽——农业与渔业的绿色发展

疫情时代,环保意识觉醒。企业顺应时代需求变革,全球农业与渔业皆为挽救食粮资源的耗尽,寻找与实施各类解决方案。

Winnow

疫情爆发之后,人们开始思索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有调查显示更多人要求企业承诺对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生产的食料其实是足够让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享用的。但全球仍有6.9亿人长期营养不良,在非洲的饥饿率接近20%。

人们更不该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品耕种,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污染土壤以及水资源。

而全球已有93%的鱼类遭受过度捕捞或完全捕捞。现代化捕鱼技术以及大型围网渔船的使用,使得未长成的幼鱼被一网打尽,也让鲸鱼、鲨鱼、海豚、海龟成为滥捕的牺牲者,有三分之一的鲨鱼和魟鱼品种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

我们都清楚,已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

 

智能引领永续农业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图 | Markus Spiske, Unsplash

全球有机农业市场从2020年的95 3亿美元增长到今年的1,033亿美元,预计到了2025年可达1,513亿美元,估计每年增长约10%。

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也不种植经过基因改良的农作物,照顾整体生态系统,保护土地、空气、水。以技术替代有害物质,种出更健康的农作物,一则改善粮食安全,二则减低农民因长期接触农药而中毒的意外,三则避免土壤资源快速耗竭,甚至能大幅度增加收成量。更重要的是,有机农业对全球暖化产生极好的成效。有研究调查显示,有机农业能减低石化燃料的使用量,还能移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到土壤里。

Ethopian Eggplant
非洲茄子品种中的红茄,除了种植于非洲,也被引进加勒比和南美地区。 图 | Wikipedia

开发在地食材,也是让社会迈向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在3万种可食用的植物当中,人类种植过6,000至7,000种当作食物,到了今天只有约170种大规模种植,仅有约30种是我们每天获取营养的来源,人类消耗热量有超过40%来自水稻、小麦和玉米。

实际上,地球上还存在数以千计的农作物被时代遗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香蕉其实有1,000个品种,但市面上贩售的其实寥寥无几。印尼也曾有超过7,000种稻米,却被农业工业化的浪潮所掩埋,仅有原住民小农仍以这些“古传种子”耕种却乏人问津。还有仙人掌、班巴拉花生、非洲茄子等都可作为食材,却未能得到充分运用。这些农作物大多在特定地区生长,并未进入全球市场。假如能得到国际组织或政府的支持,让耕作的农民有更多选择,可以改善当地小农的生活,也有助于建立可持续性粮食生产系统。

装置在厨房中、能识别食物的Winnow系统。 图 | Winnow

从农田到餐桌,其实每年有百亿美元的食材被浪费。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所发布的数据,据说每家餐馆的食材浪费甚至可高达20%。

科技,能帮助解决这个难题。透过大数据,通过精准定量,可轻易减少食材浪费。

2013年在伦敦成立的Winnow公司,便是利用数据分析,建议餐饮企业作出相应对策削减成本也避免浪费。其中Winnow Vision通过摄像镜头引入自动化功能,用机器代替人工识别食物,智能“垃圾桶”可以正确识别出80%的食材,预计每年可挽救至少3,000万美元的食材。英国和爱尔兰的IKEA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减少50%的食材浪费,每家店省下10万美元,公司计划在2022年在全球店铺启用这个AI系统。

如今全世界有4 5 个国家包括多家酒店集团运用Winnow系统,公司希望在2025年,达到每年节省10亿美元的目标。

而省下来的食材可以供应给需要的人,不适合人类食用的则可以喂养牲畜,目前全球有30%的农作物供应给动物。

 

捍卫海洋迫在眉睫

sustainable strategies
图 | Getty Images

根据国际能源总署估计,2021年全球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330亿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升至史上最高。

而海洋,正是自然的二氧化碳的储存地之一。

从地面到海洋,人类面对的危机,同样严重。全球仅有1%的公海受到妥善保护。因此联合国海洋公约宣布——迈向2030年保护最少30%海洋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减缓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

深海采矿、核废水倾倒、塑料污染……对海洋造成严重破坏,除了立法管制,就只能仰赖科技研发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今欧盟资助海洋清理项目使用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清理海底塑料垃圾。

fishery
图 | Paul Einerhand, Unsplash

日常的工业捕鱼,是我们所面对的另一巨大生态灾难。

全球渔业超过4,200亿美元,但世界有近一半的鱼,因为过度捕捞而面临灭绝危机。从1990年代开始,野生鱼类数量每年下降0.6%,其中鲨鱼、金枪鱼和比目鱼最为显著,物种的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破坏。

AI帮助海洋学家研究深海物种,对保护自然生态发挥很大的效用。通过记录捕获的生物和对物种进行分类的复杂软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某地区的捕捞现状。

另一方面,企业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改善海洋捕捞业,从出海捕捞规律、捕获量、捕获鱼类到天气、潮汐、水温等,采集数据化之后提供给渔民。

唯有更平衡更节制的捕捞,才能减轻渔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

不过人类对海洋过度开发,也意味了我们未来或将面对骤减的渔获。因此,人工水产养殖供应,便须发挥作用。

根据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估计,到了2030年鱼类总产量将增至2.04亿吨,水产养殖的比重则将从现在的46%扩大到53%,增速年均为5.3%。

对鱼苗进行精准管理,分析饲料,预测产量,将成本最小化、养殖速度最大化……如何通过AI来优化水产养殖技术与管理,是未来渔业的重要议题。

资源被人类消磨殆尽,地球加倍奉送,人类只能紧抓“永续发展“四字箴言努力自我救赎。

 

 

文:杨丽玲

原文刊载于《CEO杂志》国际中文版2021年第三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