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俞敏洪:绝望中创造希望的传奇

他的人生是励志传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曾被誉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在年近60岁之际半生心血付诸东流,随即力挽狂澜绝地重生。从创业、守业到转型,涉足教育、生活、文旅三大领域,跃上高峰,走过低谷,步履维艰时,意志亦不灭。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这是他坚信的生存哲学。

奋斗至今,风雨不归

他在61岁的此刻,又一次创业。

2023年7月19日成立北京新东方文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100%持股,经营范围包括旅游业务、旅游开发策划咨询、文艺创作、互联网销售等。

7月21日,新东方公告天下:“东方甄选之后,我们再度创业,新东方将正式开拓文旅事业。”

在俞敏洪的规划中,新东方的文旅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依托“东方甄选看世界”账号,通过产业带直播的形式,将当地城市文化和农产品结合,进行直播带货;另一个方向则是打造自己的文旅产品。

与别不同的是,新东方文旅的目标族群是中老年人,旨在提供有文化幸福感,有知识获得感,有个人追求感的高品质文旅服务。

根据官方统计,今年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收入将达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

和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截至202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了2035年,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老年人旅游逐渐成为主流市场,而新一代老年人重视生活品质也更愿意消费,不过当前中国旅游市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产品却相对较少。商业触觉敏锐的俞敏洪再一次精准抢占先机,高调主推老人高端旅游。

标榜以特定文史主题串联起行程中的各个景点,全程零购物,每团配置一名文旅讲师、一名旅行管家以及一名导游。其中,讲师皆由新东方语文和历史老师转型,管家也均为新东方员工。换句话说,俞敏洪就是把新东方最擅长的教学、直播与旅游结合,让自己手上握有的人力资源获得更极致的发挥。

“人”是新东方最有价值的商品,有评论说新东方的成功商业规律,便是把经过包装后的员工,推到消费者面前,以前是名教、主播,而现在则是陪你游山玩水领会天地的所谓文旅讲师。

有趣的是,俞敏洪上世纪90年代所培训的“新东方人”,算起来如今也已到了面临退休的阶段,新东方也算是服务到底了。从学习、购物到老年旅游,满足将他视为精神领袖的一代又一代人在不同阶段的人生需求,这是俞敏洪睿智的商业计算。

俞敏洪在10月23日亲自携文旅团队到泉州,进行文旅推介直播,两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280万。

他的宏图大计能否取得成功尚言之过早,但已被外界视为对中国旅游市场带来重大突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俞敏洪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人生,白手起家的过程甚至被搬上大银幕,拍出了一部卖座电影《中国合伙人》。

1962年出生于江苏,农村生活18年,生活极其清苦,两次高考落榜,更难想象的是以英语教学闻名且培训过无数学子让他们得以留学海外的他,第一次的高考英语成绩仅33分,且曾申请美国留学遭三连拒。

“没有经历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这是他的名言。

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却因背景出身而极度自卑,在大学三年级因肺结核住院一年,最后以刚刚及格的成绩毕业。其后留校当了6年助教,因为在校外开办培训课程而受到学校的惩罚,1991年28岁的他毅然离开北大闯荡江湖。

当时曾被朋友、上司说“身上看不出有一点点做生意的基因。出去的话,可能会死路一条”。

但他在1993年11月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在中国34个城市成立英语学校以及学习中心,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集团,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

新东方第一个老师也是唯一的老师,就是他自己。创业初期,从教研到讲课、从招生到财务,一手包办。他描述过当时的状况“曾厚着脸皮去马路贴广告,去与各种相关机构打交道,终于把自己从内心到外表都磨成了犀牛皮一般的坚韧”,最后从单枪匹马到亲自培训老师群体作战。

他强调励志教学风格,要求老师要有快乐教学的能力。“一个人有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就会自觉产生无穷无尽的人生动力。”

事实上,俞敏洪自己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最强代言人,毕竟他的奋斗故事引起了共鸣,激励过千万人。

“一个农村少年怀着追梦的心出发,日夜兼程,一路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痛苦,也得到了很多超越期待的收获和喜悦。冥冥中,我似乎触摸到了属于我自己的‘个人神话’。”这是他对自己成长历程的总结。

让俞敏洪引以为傲的是,中国各领域的顶级人才很多都曾接受新东方教育的洗礼,成立以来每年数万学生经过新东方培训之后到海外留学,某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人才的国际化,但现实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2021年,中国政府突如其来实施“双减政策”——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导致教培行业急转直下陷入困境。

2022财年,公司市值下降90%,教学点从近1,800家到几百家,员工人数从11万下降到5万……世人似乎见证“教培之父”的事业王国一夜坍塌。

俞敏洪说:“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从自己的心里升起一种力量。”

他果然在极短时间引领新东方走出风暴,真正实践他一直倡导的“新东方精神”。

“从新东方创立的第一年开始,我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作‘新东方精神’。这个概念源自新东方的一句口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后来这句口号又改成了: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就这样,新东方从补教业转型为电商平台东方甄选,奇迹般浴火重生。

岁月无情,生命有意,60岁再出发!

新东方于2021年12月在抖音上建立账号“东方甄选”,正式开始直播带货。但到了2022年5月底,粉丝量始终未破百万,刚开始几个月场均销售额仅几十万,直播间观众人数甚至不超过千人,俞敏洪不得不亲自下场带货。

直至2022年6月9日,主播董宇辉的一个直播视频爆火,760万人涌入直播间,粉丝量在3天内突破千万。或许是大众厌倦了叫卖型直播,知识类型的直播让人耳目一新。双语+知识分享+带货,其后更着眼于农产品直播,靠着差异化运营策略取得成功,称霸带货榜单。

2023年1月新东方发布公告,公司更名为“东方甄选”,公司股价曾一度飙涨25倍。在2023财年上半年(2022年6月1日至11月30日),东方甄选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262.69%;净利润5.85亿元,同比增长207.59%。

与众不同,一直是新东方的成功关键词。据说当时力排众议的俞敏洪曾跟董事会说:“给我5年,每年亏损一个亿,看看能不能把东方甄选做出来。”

企业家必须有企业变革的勇气和担当,这是他所坚信的。他说过:“新东方成立时的第一堂课是我上的,东方甄选第一批货是我卖的。带头人必须先往火坑里跳。如果企业领导人不想变革,‘变革’只是安慰手下的口头禅,那底下的人又怎么会变革?”

或许意识到直播带货平台有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俞敏洪并没有完全放弃教育行业。“即使没有东方甄选,新东方依然很好。‘双减’后,教育领域的机会变小了,但不是完全没有,国家只限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我们有七八个教育领域业务在蓬勃发展。”

东方甄选直播流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之后热度下降,似乎已“触顶”。东方甄选有别于传统叫卖的知识带货模式的受众与带货效率,在观众追求新鲜感的时代,要维持热度并不容易。海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1至3月,东方甄选月均商品交易总额跌出2,000万元,月均观看人次跌破千万,低于2022年6至12月的业界表现。事实上,直播电商业务渐显疲软是整个行业大势所趋,并不只是东方甄选的问题。

针对当前困局,东方甄选迅速展开二度转型。东方甄选APP上线,然后进行跨平台布局,在淘宝、京东、天猫和小红书等合作,以弱化对抖音的依赖,还相继开播了以自营品牌、美护产品、地域特色食品、推荐书籍、酒水销售等做外景直播。10月更大胆推出会员付费模式,成为全网首例。

“我们不关注一时的热闹,更加关注长远的发展。”对于现况,俞敏洪看得透彻。“在东方甄选热闹的背后,也是我们对于农业和生活用品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更长远布局。毕竟,基于外部的平台所建立起来的热闹的商业模式,是有很强的脆弱性的,要夯实长期发展的基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留学热潮,还是进军直播带货行业却另辟新径,俞敏洪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洞悉局势、顺势而为。

布局文旅产业,便是俞敏洪在应对诡谲多变的经济环境所走的下一步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去年60岁,回望人生,大起大落,他出版了随笔自传《不负我心:俞敏洪的随笔精选》,为生命作总结,与天下人共勉之。

“数十年沧海桑田,荣辱不惊,赤子之心未泯。花甲之年,依然起早贪黑,规划未来,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

自卑穷小子一路打拼成为很多人视为偶像的企业家,再到面对时代浪潮饱受冲击不得不再次寻找立足点的“老头”,他在被问及对命运有无抱怨时,是这么说的:“在我的人生辞典里,没有‘怨天尤人’这四个字。”

被旗下东方甄选人气直播主董宇辉称“老头”,从此全网开始叫他“老头”,初时心有不服,而今已坦然,他还笑言怎么活着活着就老了呢?

他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屈服、硬骨头的老头,“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头一样,在大海的颠簸中与风雨为伍,脸上写满坚强”。

其实俞敏洪很清楚,这个互联网时代已是年轻人的世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年轻人正在向我们走来,再从我们身边走过,然后走向比我们更远的地方。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创业的时候,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做到今天的规模,那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做的事情,在一年之内、在两年之内就已经开始影响世界,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当我们这一代人变老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去参与年轻人的事情呢?这对我来说成了非常重要的思考。”纵使一生不断在跟年轻人打交道的他,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或许已离这个时代很远了。

但他认为年轻跟年龄没关系,“年轻跟我们的志向有关系,跟我们的勇气有关系,跟我们敢于接受挑战的能力有关系”。

“我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如果我的墓志铭上一定要刻上一句话,我希望这句话是:‘他一生与年轻相伴!’”

自言60岁是他重新整装出发的年龄。“不管未来多么不确定,我都会风雨兼程,奋力前行。”

年岁虽老而心犹壮,白了头亦初衷不变。

 

文 | 杨丽玲

摄影 | Getty Imag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